宋体真的是秦桧发明的吗?那为什么不叫秦体?
关于宋体字是否为秦桧所创,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秦桧创立了宋体字,秦桧年轻时饱读诗书,颇有才学,还曾在民间的私塾做过几年的教书先生。入朝做官后渐渐发现当时各地区的字体非常杂乱无章,处理政务时常常难以分辨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于是秦桧便在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字体,最后发明出了一种统一使用的新字体。但由于秦桧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所以即使这字体是他发明出来的,也不能以他的姓氏命名。尤其古人还讲究字如其人,广为流传的字体以一个卖国贼的名字来命名成何体统,因此就以“宋体”来命名了。
也有人认为秦桧创立宋体字的这种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历朝历代的正史中都没有记载过秦桧创造宋体字的史实,所以这种说法的确是无凭无据,很让人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宋体字最初是出于雕版印刷的需要,对宋徽宗统一推行的“瘦金体”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改,初步形成了“仿宋体”。
到了明代,印刷的匠人们又一次将“仿宋体”进行调整,使得横粗竖细,最终形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标准的宋体字。所以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秦桧和宋体字没有一丁点关系,所谓宋体字本应是秦体字的言论更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我认为后一种说法应该更可靠一些,毕竟我们仔细去看宋体字的字形,那么一个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汉字,单用毛笔确实很难写出来,也就只有用坚硬的刻刀这类的工具才能够刻出来。所以宋体字究竟是不是秦桧所发明还是再加以深入的考证和探索比较好。
秦桧善书法,甚至传闻宋体是由他的字体演变而来,为何却鲜有人模仿他的书法?
因为秦桧是个大奸臣,他陷害了忠良岳飞,对朝堂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是这样一个负面形象,所以即使他的书法很好,也没有人会想模仿他!
根据历史记载,秦桧生来就是学者,博学多才。他早年作为一名官员享有良好的声誉,深受宋徽宗的喜爱。他被破例任命为皇家天文台左顾问,负责处理皇家天文台衙门的公文。
在处理官方文件时,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官方文件字体不同,非常不规则。因此,在对惠宗字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模仿“薄金”字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简洁、统一、简单、易学的独特字体。惠宗随后命令秦桧将其书写模式发送到全国各地,要求官方文件应以模式字体书写。
这种方法迅速普及,后来字体逐渐演变成印刷用的“宋体”。
秦桧擅长篆书,书写工整。
他把“玉兔泉”这个词留在金陵文庙的中间栏,“印象深刻”。目前,秦桧的书法作品包括《偈语帖》、《深心帖》等。因为秦桧自古以来就是罪人,他的书法成就已经褪色。
在《弟子规》,有句谚语说“能力强的人看起来很傲慢;人们不会被大话左右。”有才能的人有杰出的办事能力,他们的威望自然非同寻常。人们钦佩他是因为他有真正的天赋和实践知识,而不是因为他很擅长吹牛。因此,这种“才能”必须以美德为基础。
一个有美德的人,他所学到的才能必须从造福家庭、社会和公众的目的出发,从社会中获取并应用于社会。
他的才华肯定会让人们认识到并受益。自然,每个人都会非常尊重和钦佩他。
如果一个人有才能但没有美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忘记道德,就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秦桧的书法在南宋是一项独特的技艺,
但当他诬陷岳飞、残害忠良时,很少有人主动向他学习,所以他的书法也衰落了。
秦桧所创宋体?
秦桧和宋体的关系据说是这样的:在公文来往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于是潜心研究,尤其是对徽宗赵佶的字研究特别深入,在仿照赵佶的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然后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引起了徽宗赵佶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模板发往全国各地,要求全国统一按模板字体书写公文,于是很快得到了推广,并且被后世继承了诗经中带草字头寓意好的字下来,这个字体就是我们现在印刷时使用的“宋体”(因为这个原因,还有人认为宋体其实就是“瘦金体”的印刷体)。
秦桧传世书法有那些
秦桧(1090-1155),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他诗文天下,颇擅笔翰,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有书辑入《风墅帖》。
秦桧还是宋体字的创始人,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字,就是仿宋体。
秦桧《偈语》帖23行,行2—5字不等,计110字,残5。首题“秦检书 偈语”尾落朱文“秦”、“桧”二印,另有鉴藏数枚,足见其真。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
秦桧《深心帖》书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之末,书此帖前三月刚进太师魏国公。此帖笔意在米芾和蔡京之间,大概蔡六米四。帖末自谓“凝寒笔冻,殊不能工也”,道出了“书如其人”的古训。秦桧(公元1090—1155年)南宋重臣、卖国贼。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北宋末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俘至金,后纵之使归,诈称逃回,为相于南宋19年,主张投降,一味求和,为高宗所宠幸。后秉高宗旨意,以“莫须有”之名杀抗金名将岳飞,力主对金人投降,为世人所唾弃,遗臭千年。秦桧是佞臣,却诗文天下,颇擅笔翰,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有书辑入《风墅帖》。
《偈语》帖23行,行2—5字不等,计110字,残5。首题“秦检书偈语”尾落朱文“秦”、“桧”二印,另有鉴藏数枚,足见其真。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其笔意结体与蔡京兄弟非常相似,但气势之开张稍不及之。
书法作品:
?boardid=233&id=47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