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录(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支出)

资讯3年前 (2022)发布 cholin
191 0 0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支出如何处理?

研究阶段:发生的全部支出都计入费用。

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进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录(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支出)

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分录

无形资产的开发核算,按照新的会计准则,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均在“研发支出”科目中核算。

借:研发支出-费用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库存现金等相关科目

无形资产最后形成时,在做结转,分录是: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性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如何介定?

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

(一)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有关研究活动的例子包括: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

研究阶段的特点在于:

1.计划性.研究阶段是建立在有计划的调查基础上,即,研发项目已经董事会或者相关管理层的批准,并着手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市场调查等.例如,某药品公司为研究开发某药品,经董事会或者相关管理层的批准,进行有计划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市场调查、比较市场中相关药品的药性、效用等活动.

2.探索性.研究阶段基本上是探索性的,为迸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在这一阶段不会形成阶段性成果.

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其研究是否能在未来形成成果,即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也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二)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有关开发活动的例子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开发阶段的特点在于:

1.具有针对性.开发阶段是建立在研究阶段基础上,因而,对项目的开发具有针对性.

2.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更进一步,相对于研究阶段来讲,进入开发阶段,则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此时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三)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不同点

1.目标不同.研究阶段一般目标不具体、不具有针对性;而开发阶段多是针对具体目标、产品、工艺等.

2.对象不同.研究阶段一般很难具体化到特定项目上;而开发阶段往往形成对象化的成果.

3.风险不同.研究阶段的成功概率很难判断,一般成功率很低,风险比较大;而开发阶段的成功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

4.结果不同.研究阶段的结果多是研究报告等基础性成果;而开发阶段的结果则多是具体的新技术、新产品等.

搜一下: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如何介定?

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录(无形资产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支出)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发生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记入哪里?

研究阶段的研发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因此时是否能够用于开发产品还未知,承担较大的风险,提前计入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未能资本化的费用,一部分是能够资本化费用,无形资产开发阶段不能资本化费用入管理费用,可资本化阶段发生的到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费用计入无形资产开发成本。

扩展资料: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第九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为:研究阶段发生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发生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财政部财会[2006]3 号)第八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关于研发费用的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业务处理公司现阶段正研发一批新产品,关于该项费用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如何划分,以及后续的业务处理如何进行,现分别引用会计准则条款对这一问题做出说明。

一、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依据

(一)准则引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提手字旁的字有哪些字体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二)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特点

1、根据研究阶段的定义,可以判断其具有计划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由于其还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其研究是否能在未来形成成果,即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根据开发阶段的定义,可以判断其具有针对性和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的特点。由于开发阶段比研究阶段更进一步,形成无性资产的可能性较大。

(三)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别

1、目标不同。研究阶段一般目标不具体、不具有针对性;而开发阶段多是针对具体目标、产品、工艺等。

2、对象不同。研究阶段一般很难具体化到特定项目上;而开发阶段往往形成对象化的成果。

3、风险不同。研究阶段的成功概率很难判断,一般成功率很低,风险比较大;而开发阶段的成功率较高、风险较小。

4、结果不同。研究阶段的结果多是研究报告等基础性成果;而开发阶段的结果则多是具体的新技术、新产品等。

(四)综合判断

我们综合判断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重要标准是形成无形资产的可能性。实务中,在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时候,公司的管理机构以及研发部门应并根据两者特点和区别

来判断形成无形资产的可能性,并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来证明该项目所处的阶段。

二、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业务处理

1、准则引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八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九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2、业务处理

(1)研究阶段的支出由于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当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八条的规定,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开发阶段的支出由于比研究阶段更进一步,形成无性资产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对开发阶段的支出先进行归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九条规定的应当由其归集科目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